數千年的中華易學文化,蘊藏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,和心靈提升的內涵,其應用程度,並非目前所見「誇張式」「故弄玄虛式」「商業式」所能比擬。由於某些人為求利益,過度宣染、誇張,也讓這個學術蒙上了一神秘色彩,更讓有心人士利用此一特性,而故弄玄虛迷惑大眾。
易學的研究,目的在提升自己的心靈層次,對事情的超脫看法,而知道進、退、取、舍。瞭解宇宙的道理,目的在認清事實的真相,放下執著,逍遙自在。
書院所有團隊成員,冀望將學術的傳承推到世界每一個角落,深入每一個人心,讓所有人瞭解易經學術的精膸所在,重建道德,提升心靈,不再以自我為主,萬象一片祥和。
堅持學術的路並不好走,這其中有所謂現實經濟壓力,但我們都不會退縮,我們會繼續堅持,更希望能有更多理念相近的朋友加入,讓大家一同為中華文化傳承而努力,發揚易經學術的真正精神。
易經是一部探討宇宙萬物生滅變化的經典。其包含之廣,運用之大,未曾涉獵其中,則無法一窺堂奧。這探討宇宙大地的奧秘,當然不是職業者的權利,研究易理除了滿足自己本身的求知欲,更可體會一些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的問題,當您面對新的問題,而突破的同時,將會發現自己對事情的見解,居然能如此圓融而不可思議。中華五術能延續幾千年幾萬年之久,也卻有其道理存在。
易經代表萬物一種相互對待的狀態,及以太極生陰陽兩儀,兩儀再生四象,四象成八卦。宇宙萬物皆在八卦中規律的變化著,古人初著八卦雛形應用占筮〔占卜〕,仰觀天象,俯察地理,中通人事〔又稱天地人三才〕,其中的陰陽交感、對立、融合、變化,此即所謂的「道」,亦是易經的基本精神。
世居台灣的顏仕,自1994年開始投入易學的研究工作,顏仕個人認為研究易學,可以先從瞭解它的《理》,再由《理》瞭解它的《義》。一般翻譯本大部分會直接探討經文本身所代表的《義》也就是卦名和卦解,而沒有去研究經文的《理》,也就是系統化和思維化這個部份。顏仕老師更希望能將易學實踐於生活之中。因此于2000年在臺灣成立《大漢易經書院》,以《堅持學術傳承,拒絕故弄玄虛》為書院的指標。同時,不斷的網羅海峽兩岸在易學或玄學方面有深入研究的老師,共同將易學制作成視頻教學課程,藉此突破地域的限制,能將易學的精神傳播的更遠,也讓對易學有興趣的人,能以更便捷的方式,更自由的時間,來瞭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藝術和文化。
顏仕自1994年推廣至今,得到了無數的好評和讚賞,證明科技的時代,適當的運用傳播方式推廣是正確的,更證明易學確實能實踐於生活之中。
顏仕觀察易學生態,有獨特的見解,足堪為易學研究者的一個審思。在《學術導向,五術生態重整》這篇文章裡面提到,隨著資訊的發達,生活水準的提高,縱然易經五術仍能深入大多數中華子民的生活中,不過,生態已經慢慢從「完全接受」到「審慎考慮」目前進入「心存懷疑」接著便是「理性應證」的階段。此一改變,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許多以易學當作職業的,故弄玄虛者有之,裝神弄鬼者有之,借機斂財者有之,魚目混珠者有之。幾年來的劣幣驅逐良幣,已經讓大眾對五術人不再信任。不斷的將易經五術當作商品,也已經讓大眾開始懷疑它的真實性。此種變革,很值得易學工作者或研究者的一個審思。
易經五術之所以能夠延續至今,自然有它學術依據,不論易經義理也好,陽宅學術也好,命相學也好,都有它基礎、推理、統計、分析的基本架構,這種基本的東西並不會隨著時代的演變而有太多的改變。元素的組合可以千變萬化,但基本元素絕不可能改變。或許有人認為,古人可以創法,而且古人的法已經不適用現代,所以現代人也可以創法。乍聽之下似乎有理,只是試問創法的理論根據又是什麼?自認可行的創法需要時間和實務的印證,哪幾個不是將信奉者當作實驗品,就好像賣偽藥者,有錢賺就好,管你有沒有效。不實際的東西絕對經不起時間的考驗,大眾終於慢慢發現五術界最多的是「各說各話」。也讓希望進入五術界一窺堂奧的朋友,吃了幾次悶虧之後,而開始裹足不前,不再輕易相信別人,稱的上是五術界的悲哀。我們沒有辦法要求或督促每一個研究易學的「大師」本著良心做事,有一說一。但是如果以學術為導向,凡事講求理論依據,合理推理,,教育大眾建立理性分析的態度,和分辨對錯的能力,自然不會有「我說了就算」的崇拜式信仰,也會是理性智性而非迷信的學習態度。
顏仕所創立的《大漢易經書院》,已經被公認,為一堅持易學學術傳承的團隊,在書院幾十位老師的努力之下,也得到了社會大眾相當的信賴。為了易學文化的傳承與生活智慧的推廣,竭誠歡迎每一位中華子民的加入,一起研究、進步、提升,創造人生的價值。